社交和正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
一来我们能看到,张小龙们创造的微信生态几乎影响了互联网的入口和用户使用时间的占比,如今基于熟人-微信、名人-微博、生人-陌陌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已基本成熟;二来,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出现则让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成为现象级概念,但在监管趋紧的背景下,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速度似乎也在趋缓。
而在笔者看来,社交、金融两类平台在产品体验与功能上的融合发展,极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风口”。
一方面,金融行为本质上包含了对信用对象的投影,而社交平台的情况某种意义上也能成为信用质量的评价参考,因此社交具有金融化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国内本身就存在大量的社交金融活动,基于个人关系的民间借贷正是社交金融的重要组成;而互联网的出现,则让基于社交的民间借贷拥有了阳光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可能性。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的王牌应用微信、支付宝已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社交金融特质,折腾不止的借贷宝更是在近期发起成立了社交金融研究院。随着互联网金融规范化的加深、社交金融内在需求的提高,未来互联网社交与互联网金融元素的结合将会酝酿更大的机会和社会意义。
换而言之,下阶段谁能占据社交金融的制高点,就有可能抢占了下一个互联网风口高地。而其中,致力于熟人借贷的借贷宝模式则有可能在社交金融的需求缺口中寻得先机。
风口缘何将至
在产品思维和技术优势的推动下,社交金融有可能带起下一阶段的互联网新浪潮。
这一预期,从A(阿里)、T(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对社交金融的重视程度就可见一斑。
先从社交通讯起家的腾讯微信来看,2014年以来微信红包的火热就成为当年社交金融初试便得到市场认可的例证;如今微信钱包也几乎成为最被腾讯寄予厚望的子产品,而今年微信支付、转账手续费的调整也可管窥腾讯将客户资金留存至微信钱包的意图。
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支付平台起家的支付宝也在向社交金融化的方向发展,其从电商网站的支付平台出身,并通过线上下支付场景锁定、供应商关系网络的覆盖和转账收付款功能的完善,来积累让其社交平台的可能性。
两大巨头的旗舰产品在发展路径上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微信依赖于从社交向金融的转型,而支付宝则呈现出一种依靠支付优势吸引用户粘性来打造社交平台的野心。不过仔细观察,微信与支付宝在软件UI上面的相似程度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在从单纯的社交平台或互联网金融平台向综合的社交金融平台转型。
两大巨头对社交金融的觊觎,恰恰是当前互联网行业对这一板块酝酿风口的例证。不过目前微信和支付宝所代表的将社交元素和金融元素“共生”在一个APP中社交金融混搭模式,尚不能满足当前社交金融互联网化的全部需求。
一方面,当下绝大多数的社交金融只是简单的将社交功能和金融功能组建在同一互联网产品中,缺少了社交、金融两概念之间本身的互动;另一方面,目前多数平台对社交金融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资金转存环节,即通过资金的收付、流转和沉淀来获取盈利机会,而社交平台中金融行为的利用则在较大程度上遭到了忽视。
这意味着,社交金融这一概念仍有非常广阔的待开发空间。
以上只是市场需求层面的探讨,而在投资机构方面,由于除支付宝、微信等巨头外,当前社交金融领域的出彩者仍然较为稀缺,因此诸多PE、VC也视社交金融为下一个金融领域重点的投资概念。
“我们的就非常关注新金融的投资机会,新金融并不只是之前比较火热的互联网金融,还包括社交金融等概念。”北京一家大型PE机构投资总监曾如是向笔者感慨,“我们认为社交金融可能掀起并成为下一轮互联网的投资热潮。”
不可忽视的社会效应
除了互联网创新和投资等经济效用外,社交金融发展在社会效应领域的积极意义,也是其被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社会意义的长尾效应的看重,正是互联网领域投资的主要逻辑,例如腾讯的先期产品QQ的社会效应就明显大于经济效应——其利用互联网改变、影响了国人的沟通交流途径。
而看重社会效应的意义,如今仍是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重要布局参考。
“我们布局的逻辑并不是什么热做什么,而是要让互联网和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发生关系,让互联网带来更多的社会效应,而这种社会效益未来在向经济效应转化是明显有着更高的效率,无论是QQ还是微信,其实都走了这样的路径。”一位腾讯内部的战略人士曾告诉笔者。
和传统的互联网金融相比,社交金融的社会效应显然更加明显。
传统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社交金融的金融活动较大程度上依靠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组织的缔结所产生,而金融数据的变化则成为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组织关系的重要投射,因此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人际关系和组织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金融行为,但反过来金融行为也可以对人际关系和组织架构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而在笔者看来,社交金融在社会层面的效应至少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工具化、互联网化的社交金融平台的出现,可以将原本存在的社交金融透明化、阳光化,此前一部分社交金融以民间借贷的形式隐藏在社会的暗流之下,而如今这些民间活动正在被新形势下的网络社交金融所消解。
二是社交金融的发展能够实现对既有金融体系的补充,其依赖于人际、组织关系构建金融生态,将与现有的、证券等传统金融生态实现共生,但社交金融对金融环境的补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社会的平均融资成本。
三是通过对社交金融平台数据的积淀和挖掘,社会关系、组织行为、宏微观经济现象的的分析和研究也能够被进一步的被归纳和量化,并对相关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更多助力。
而在社交金融较好的实现社会效应后,其相关产品在估值上也将受到更大程度的青睐,并创造出边际成本更低的商业模式。
熟人借贷的机会
而在笔者看来,社交金融成为风口的一个契机,就是熟人借贷的成熟发展,而这里不得不提及社交金融领域的龙头产品——借贷宝。
借贷宝是九鼎投资旗下一款依赖于社交圈(手机联系人、微信好友等)建立通讯网络,并提供熟人间借贷服务的一项互联网工具性产品。
与微信、支付宝不同,借贷宝在诞生起就在同步发展社交+金融的概念,且其所贯彻的不熟不借等理念,也是在鼓励用户基于社交基础来对金融行为进行风险定价。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借贷宝愈加成熟的熟人借贷模式或将成为社交金融领域的重要标杆;而与此同时,借贷宝的二度人脉添加联系人模式,也在原有的一度社交基础上扩大了借贷关系的可延展性。
“二度人脉很关键,就是说好友的好友这一类,它可以促进社交质量和金融行为的优中选优,当用户有可能和二度人脉产生交流甚至金融行为。”一位关注借贷宝的PE人士表示,“过去在社交场景中有一个六度空间理论,而二度人脉的设计其实已经为借贷宝用户的潜在联系对象开创了比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运行一年多来的借贷宝的数据优势,正在为社交金融领域呈现出另一种发展可能性——即在借贷宝现有的数据基础来可对相关主体的社交、经济活动进行反推和分析,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今的借贷宝也正在尝试这一动作。日前,借贷宝曾联合南湖互联网金融共同发起组建社交金融研究院,拟专门对中国社交金融行业的发展路径、商业形态和法律规范进行总结发布。
在业内人士看来,抢占社交金融的行业标准和研究先机对于借贷宝来说也非常重要。
“其实社交金融这个细分垂直领域,借贷宝是最适合来做社交金融研究,因为它们的用户数量和交易体量非常庞大,足够来做给大数据做数据支持。”一位接近借贷宝的PE人士认为。“所以这也是我看好借贷宝在接下来社交金融领域越做越强的原因,因为目前的先发优势已经有了,某种程度上这就像2004-2005年的QQ之于即时通讯工具,如今的借贷宝之于社交金融可能也是如此。”